檢測抗燃油的性能的參考試驗方法
抗燃油是有毒或低毒的,大量接觸後神經、肌肉器官受損,呈現出四肢麻痹,此外對皮膚、眼晴和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抗燃油的性能
(1)密度:按GB/T1884方法進行試驗。磷酸酯抗燃油密度大於1,一般為1.11~1.17。由於抗燃油密度大,因而有可能使管道中的汙染物懸浮在液麵而在係統中循環,造成某些部件堵塞與磨損。如果係統進水,水會浮在液麵上,使其排除較為困難,係統產生鏽蝕。
(2)運動黏度:按GB/T265方法進行試驗。抗燃油的黏度較潤滑油為大,一般為28mm2/s~45mm2/ s 。
(3)酸值:按GB/T 264方法進行試驗。酸值高會加速磷酸酯抗燃油的水解,從而縮短抗燃油的壽命,故酸值越小越好。
(4)傾點:按GB/T3535方法進行試驗。確定油品的低溫性能,判斷油品是否被其他液體汙染。
(5)水分:按GB/T 7600方法進行試驗。水分不但會導致磷酸酯抗燃油的水解劣化、酸值升高,造成係統部件腐蝕,而且會影響油的潤滑特性。如果運行磷酸酯抗燃油的水分含量超標,應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6)閃點:按GB/T3536方法進行試驗。運行磷酸酯抗燃油的閃點降低,說明油中混入了易揮發可燃性組分或發生了分解變質,應同時檢測自燃點、黏度等項目,分析閃點降低的原因。
(7)自燃點:按DL/T 706方法進行試驗。當運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自燃點降低,說明被礦物油或其他易燃液體汙染,應查明原因,采取處理措施,必要時停機換油。
(8)氯含量:按DL/T 433方法進行試驗。磷酸酯抗燃油中氯含量過高,會對伺服閥等油係統部件產生腐蝕,並可能損壞某些密封材料。如果發現運行油中氯含量超標,說明磷酸酯抗燃油可能受到含氯物質的汙染,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9)電阻率:按DL/T 421方法進行試驗。電阻率是磷酸酯抗燃油的一項重要油質控製指標,運行磷酸酯抗燃油的電阻率降低,可能是由於可導電物質的汙染或油變質而造成的,此時應檢查酸值、水分、氯含量、顆粒汙染度和油的顏色等項目,分析導致電阻率降低的原因。
(10)顆粒汙染度:按DL/T 432方法進行試驗。運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顆粒汙染度指標直接關係到機組的**運行,特彆是新機組啟動前或檢修後的電液調節係統,必須進行嚴格的衝洗濾油,顆粒汙染度指標合格後才能啟動。運行中油的顆粒汙染度增大,應迅速查明汙染源,加強濾油,消除隱患。
(11)泡沫特性:按GB/T 12579方法進行試驗。用於評價磷酸酯抗燃油中形成泡沫的傾向及形成泡沫的穩定性。運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產生的泡沫隨油進入油係統將影響到機組的**運行,同時會加速油質劣化。因此運行中應嚴格控製油的泡沫特性指標。
(12)空氣釋放值:按SH/T 0308方法進行試驗。空氣釋放值表示油中夾帶的空氣逸出的能力,測量油的空氣釋放值,也可以推斷油是否受到汙染(如礦物油)以及油的劣化程度。
(13)氧化安定性:按SH/T 0124方法或參考國外有關方法進行試驗。氧化安定性試驗的結果可以用來評價磷酸酯抗燃油的使用壽命。如果運行油酸值迅速增加或顏色急劇加深,應考慮進行氧化安定性試驗,以確定需要采取的維護措施。
(14)開口杯老化試驗:按DL/T 429. 6方法進行試驗。確定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但酸值等指標差異較大的磷酸酯抗燃油是否可以混用。
(15)礦物油含量:試驗方法見附錄C。運行中磷酸酯抗燃油如果被礦物油汙染,會降低磷酸酯抗燃油的抗燃性、空氣釋放特性及泡沫特性。如果發現礦物油含量超標,應查明原因,消除汙染源,或更換新油。
(16)水解安定性:按SH/T 0301方法進行試驗,主要用於評定磷酸酯抗燃油的抗水解能力,如果運行油的顏色冇有發生顯著變化,而酸值升高,則可能是油的水解所致。此時應考慮測定油的水解安定性和水分含量,必要時測定油中的遊離酚含量,分析酸值升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