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思考电荒,透明能源价格机制很重要

日期:2024-04-19 17:33
浏览次数:1998
摘要:思考电荒,透明能源价格机制很重要目前关于缺电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供需矛盾、煤电价格矛盾、电力结构性矛盾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道理。  近期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不容忽视: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五大高耗能行业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高达11.3%。面对如此旺盛的电力需求,供给没有及时跟上,是此次电荒的直接原因。供给跟不上背后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比如部分地区水电发电不足,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装机结构比例在上升,但是发电能力不足火电的一半。电力结构性矛盾等则是更基本的原因。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逆向分布,据统计,今年夏天东北、西北电网电力富余2700万千瓦,但无法送到缺电达3000万千瓦的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从电力平衡角度来说,以上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的。当电力需求增长很快,电力供应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缺电。电力结构性矛盾,是我国电力事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任何时候提出来都不会错。然而,面对此次来势凶猛的电荒,电企业缺乏发电积极性应该是此次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与以往缺电有较大不同,从概念上讲,此种缺乏发电积极性的缺电是在装机容量充裕的情况下的缺电,即“软缺电”。现在

思考电荒,透明能源价格机制很重要
目前关于缺电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供需矛盾、煤电价格矛盾、电力结构性矛盾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道理。
  近期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不容忽视: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五大高耗能行业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高达11.3%。面对如此旺盛的电力需求,供给没有及时跟上,是此次电荒的直接原因。供给跟不上背后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比如部分地区水电发电不足,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装机结构比例在上升,但是发电能力不足火电的一半。
电力结构性矛盾等则是更基本的原因。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逆向分布,据统计,今年夏天东北、西北电网电力富余2700万千瓦,但无法送到缺电达3000万千瓦的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从电力平衡角度来说,以上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的。当电力需求增长很快,电力供应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缺电。电力结构性矛盾,是我国电力事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任何时候提出来都不会错。然而,面对此次来势凶猛的电荒,电企业缺乏发电积极性应该是此次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与以往缺电有较大不同,从概念上讲,此种缺乏发电积极性的缺电是在装机容量充裕的情况下的缺电,即“软缺电”。现在火电年平均发电小时大概5000多,远低于2004年的接近6000小时。如果发电企业发电亏损,说他们发电积极很难相信。2010年我国火电行业亏损面超过了40%。而此次“电荒”*为严重的华东地区,多数火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发电企业基本是国有企业,有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使亏损,也必须保证供应。但是,积极保证供应与消极保证供应的差别很大。就积极性而言,不只是发电企业面临的问题,煤炭行业卖煤也有积极性问题,而且煤炭行业的积极性较低也可能是缺电的原因。

  国家发改委要求主要煤炭企业维持煤炭价格稳定,电煤年度合同煤价不能变。在电煤限价,其他煤种不限价的情况下,电煤供应的积极性必然会降低。要求煤企按照限价按质按量供应电煤,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行政挑战。在电力需求增长较快时,无论是电还是煤的供应出现不积极,或者没法积极,就会很容易出现我们看到的局部和短期内的缺电问题。

  在短期内无法理顺电价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尽快寻找解决方案。“输煤不力,结构性缺电”说法永远对,也不可能错。但是,加大运煤的运输和电网建设,只是解决“电荒”的长期性办法。目前迫在眉睫的还是要提高供电煤和发电的积极性。

  急迫的解决方案有三个,就是提高电价和压煤价,财政补贴及行政引导。中期解决方案是煤电联动,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切实推进“透明的”煤电联动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有效手段。

  电价不顺畅,煤价问题就需要考虑。较小幅度的煤价上涨可以迫使电力企业通过提率,降低成本来抵消煤价的影响。但是,大幅度煤价上涨,长期亏损,会迫使电力行业做出不利于效率的行为,包括其辅业发展和将过多的精力投入电价的博弈,这些*终都可能增加电力供应成本。

  朝前看,及时到位的煤电联动的紧迫性在于:由于市场机制缺位,常常迫使我们在能源短缺的时候采取非市场的手段,导致更大的扭曲和更多的成本。因此,应急的手段常常是反市场的,不得已而为之,需要度过难关的同时就要准备煤电联动的长效机制。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需要能源政策设计。无论如何,透明的能源价格机制非常重要,至少大家知道能源价格是怎么压的,才会比较不慌。希望这次淡季缺电可以引起我们改革和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和动力,不要难关过了,我们又忘记改革和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中国能源报》林伯强:思考电荒,透明能源价格机制很重要

 

渝公网安备 50010402000171号